第(2/3)页 进而导致了一大批曹魏集团拥趸,曹操粉丝的出现。 但其实在真正的东汉末年,曹操的风评是极其差劲的。 当时的人一方面心怀汉室,对曹操将大汉天子当成傀儡的做法多有不满,另一方面曹操狠辣的手段,屠城、剥削平民,不擅长经济手段等原因,也成为了天下人反对曹操的原因之一。 综上所述,曹操虽然占据了天下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,麾下谋臣如云,猛将如雨,但论起民心,却是基本没有。 哪怕是被曹操所统治地区的百姓,也时常会有举家、整个村子奔逃,跑到其他诸侯势力范围内乞求生存的例子。 小乔这样的情绪,在这个时代,反倒是非常主流的观点了。 倒是诸葛寻没穿越过来的那个年代,曹操的个人魅力经过各路历史学家的背书和解读,重新焕发了光辉。 这其中曹操有多少被冤枉的成分,诸葛寻不是历史学家,他不懂。 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,他并不认同曹操的一些做法。 更别提现在他身在荆州,和刘关张三兄弟的关系都不错,这也注定了他和曹操之间,只能成为敌人,不能成为朋友了。 “嗯,你说的对,那你觉得,马岱向我求谋,我应不应该去西凉帮助他们?” 诸葛寻脑海中念头一闪而过,望向小乔,将他心中的打算说了出来,想看看小乔是什么反应。 “先生要去西凉?那怎么行!” 诸葛寻话音刚落,小乔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就摇头否决了。 “为什么不行?我去西凉为马氏兄弟出谋划策,才能更好的打击曹操势力啊。” 诸葛寻被小乔反复的态度弄的有些懵圈了。 “先生,不是这样的,反抗曹操当然是要反抗的,但是西凉乃苦寒之地,曹操兵多将广,与之对抗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,先生乃万金之躯,怎能身陷险境呢!” 小乔义正言辞的说道:“即便要去,也不该先生去,先生就应该待在最安全的地方,靠智谋帮助他们对抗曹军就行了!” 听小乔这话的意思,仿佛是在说,诸葛寻应该躲在毫无危险的地下堡垒之中呐喊。 “这话说的,不亲临一线,哪怕我略懂天下大势,想要针对性做出谋划,也是束手无策的,当初之所以能两次击败曹军,也是因为我身在荆州守城一线,身在江东反击的一线,虽然没有亲自上战场,但是对于战场之上的形势还是有着足够的了解的。” 诸葛寻解释道:“如今西凉远在天边,我对其知之甚少,又怎么能拿出合适的方案帮助他们击败曹军呢。” “这次不行,还有下次啊,但是先生绝对不能冒风险!” 小乔神色严肃,罕见的提高了音量:“如果先生这次来,是想问奴家的意见的话,奴家绝不答应!” 第(2/3)页